Search

昨天在網路上看到一篇相當奇葩的文章,認為只要能避免得到慢性疾病,維持基本的運動習慣,就不會有肌少症。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昨天在網路上看到一篇相當奇葩的文章,認為只要能避免得到慢性疾病,維持基本的運動習慣,就不會有肌少症。

姑且不論代謝症候群相關的慢性疾病,與遺傳、環境等等因素有關,並不見得能由自己完全掌控。而肌力/肌肉量的減少是因為老化的生理功能 (內分泌、新陳代謝、神經控制) 退化所造成,並不是沒有慢性病就不會有肌少症,也不是隨便做什麼運動就能夠避免肌少症。

就算有在跑步訓練的中老年人,肌力仍會持續下降。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275349773318895/posts/830559467797920

就算心肺功能較佳的老年人,如果肌力不佳也會顯著增加死亡率。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275349773318895/posts/841724793348054

老化引起的肌少症,最主要是快縮肌的減少,必需要用大重量的刺激,才能訓練得到。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275349773318895/posts/296670634520142

在保持訓練強度下,老年人要比年輕人更多的訓練量才能維持肌力跟肌肉量。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275349773318895/posts/897590621094804

WHO身體活動指引,老年人每星期至少三天,中或更高强度的肌力訓練。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275349773318895/posts/815648205955713

NSCA老年人阻力訓練原則,每星期2-3次,逐漸進步到使用70-85% 1RM。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275349773318895/posts/506554803531723

ACSM老人族群復健及運動處方,年紀越大肌力訓練也就越重要,衰弱的族群建議要先增強肌力,才能進行有氧運動。
每星期至少二次,逐漸進步到使用60-80% 1RM。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275349773318895/posts/905040807016452

回到這篇奇葩文章所引用的文獻。

第一篇說明了內分泌的改變,是造成肌少症的主因,尤其是老化時性激素分泌減少和胰島素阻抗增加,都會讓肌肉的分解代謝增加。

第二篇說明了「高強度」肌力訓練,「單獨」或是合併有氧運動, 都可以增進肌力、肌肉量、功能。

第三篇說明了粒線體失能「可能」是老化肌少症的原因「之一」,但要增進肌肉量和功能,還是得靠肌力訓練。

坦白說看了這三篇文獻,我實在不知道要怎麼推論出,只要能避免得到慢性疾病,維持基本的運動習慣,就不會有肌少症。

世界的潮流是越來越強調肌力訓練,尤其是「足夠強度」的肌力訓練,對於中老年人的重要性,希望可以預防肌少症和骨質疏鬆症,避免跌倒受傷和衰弱失能。居然會有人反其道而行,大開倒車,認為隨便做些運動,只要有動都可以避免肌少症。這種言論才是真的妖言惑眾、禍國殃民。

#大重量訓練
#偽重量訓練🚫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對抗退化失能的唯一方法,真正的肌力與體能訓練。
View all posts